北方栽種夾竹桃,一般于4月中、下旬出室。出室前換盆(可每2-3年換盆1次),換盆時剪除爛根和過密根。盆土可用園土5份、沙土4份、餅肥末1份或用腐葉土4份、園土、腐熟廄肥土、沙土各2份混合配制的培養土,并在盆底放入骨粉作基肥。換盆后澆透水放通風向陽處培養。
夾竹桃喜肥,從出室到花謝(霜降)可每隔20天左右施1次稀薄液肥。立秋后夾竹桃生長迅速,這時可每隔15天左右施1次肥水直至入室前為止。
夾竹桃雖喜水但怕澇,遇連陰雨天應及時傾倒盆內積水,以防爛根。澆水過多,葉片變黃會紛紛脫落,影響翌年開花。春秋季節澆水要見干見濕,以保持盆土濕潤為宜。夏季正是夾竹桃生長旺盛和開花時期,因此需要水分較多,宜每天早晚各澆1次水,并注意經常噴洗枝葉,以保持葉面清新碧綠。10月中旬入室,入室后要控制澆水,切忌水最過大,不然容易爛根、脫葉,影響翌年生長。
夾竹桃喜陽光,因此生長期間需放在陽光充足地方養護,否則花少色淡。
冬季室溫不低于O℃即可,溫度過高,消耗養分,對第2年生長和開花不利。
夾竹桃葉3枚輪生,是典型的三杈分枝,每經修剪1次即由莖節上生出3個新枝。人們常利用它的這一分枝特性,進行整形修剪,使之成為每株主干上保留3個主枝,各主枝再留3個分枝,即人們俗稱的“三杈九頂”樹形。
盆栽夾竹桃成活后,第1次修剪一般可根據植株高低和個人喜愛,選留主干30-40厘米打頂,促其萌發側枝。待新枝長至4-6厘米長時,選3個位盆適當的粗壯枝條,其余抹除,此時應加強肥水管理。第2次修剪視植株生長情況,宜在7月進行,每個側枝留10-15厘米打頂,在側枝上各選留3個分枝,經過如此修剪,即成為人們喜愛的“三杈九頂”樹形。修剪后,夏季可進行地栽,入秋后再移栽花盆中,這樣待到第2年盛花時,花朵分布勻稱,樹冠整齊美觀。
夾竹桃開花常不結實,故常用扦插法繁殖。硬枝扦插時間在4月初,嫩枝扦插宜在6-7月進行。剪取健壯的1年生枝條,截成15-20厘米長的莖段,將上部葉片剪去,先放入清水中浸泡催根,水深達插穗的1/3,每2天換1次清水;浸插在水中約10天左右,見到水浸的皮部出現小白點時再將其插入素沙土中,約半個月左右即可生根,1個月后便可移植。
夾竹桃有保護環境、凈化空氣的作用,對氯氣、氟化氫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都有較強的抗御和吸收能力,為美化環境和凈化空氣的理想花卉,我國各大城市馬路兩旁的綠島上和化學工廠綠化區已有大量栽培,很受人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