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甘菊是菊科植物,原產歐洲。洋甘菊的別稱又叫羅馬洋甘菊、德國洋甘菊。它們都有許多共同的特征:約30公分高,中心為黃色,花瓣為白色,葉片略感毛茸茸。
由洋甘菊提煉出來的洋甘菊精油也是非常流行的保健和藥物制品。因為洋甘菊可以幫助睡眠,緩解病人的發炎和疼痛癥狀,緩解由神經性皮膚瘙癢引起的失眠的功效。中國部分地區也有在大量栽培,用以入藥和制茶。
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野生株在歐洲、北美和非洲北部被發現。
洋甘菊植株矮小,約 30-40 cm。莖直立且分枝較多,光滑無毛。葉片互生,2-3 回有羽狀分裂,裂片短小沒有檳。頭狀花序直徑為 1.2-2.5cm,排列成傘房狀,著生于枝梢或頁腋,有花梗?;ǘ淇偘拾肭蛐螤?,苞片有兩層,邊沿膜質;一層白色舌狀花生于花序外圍,是雌性,先端平截或略微凹,盛開后花冠下垂;里層為黃色管狀花,數量較多,是兩性,花冠先端 4-5 根有齒裂;雄蕊 5 枚聚藥,花藥基部圓鈍,雌蕊柱頭 2 裂;氣味香甜、帶有果味,略微帶有苦味。果實長度1-1.5 mm,灰白色,種子千粒重為 0.02-0.03 g。 [1]
母菊是栽培較多的品種,一個為純正西洋甘菊,為一年生。另一個為羅馬甘菊,為多年生。
母菊、羅馬洋甘菊和德國洋甘菊有許多共同的特征:約30公分高,中心黃色,花瓣白色,略為毛茸茸的葉片。德國洋甘菊長得小,這三種洋甘菊的精油都含藍香油煙(一種高效的抗過敏物質),但它主要存在于精油而非整株植物中。德國洋甘菊中的藍香油煙含量稍為多一點,顏色為深藍色,有時被稱作“匈牙利洋甘菊”。
抗菌消炎作用
洋甘菊中環醚類、黃酮類及總揮發油等對真菌滋生有不同的抑制作用。黃酮類物質 為主要抗炎成分,但從母菊花序中分離出的多糖類亦有消炎作用。母菊中的一些成分如 揮發油和黃酮還對紅色發癬菌、須發癬菌、白假絲酵母等有抑制作用。對幼蟲芽孢桿 菌的抑制,母菊揮發油要強于大蒜。
抗潰瘍作用
洋甘菊提取物對小鼠皮膚潰瘍愈合有促進作用。沒藥醇是母菊抗潰瘍的主要成分, 能減弱消炎痛及多種類型的潰瘍的發生和治療,如抑制乙醇及應激性潰瘍的發生,對醋 酸及熱急性潰瘍有一定治療作用。母菊總提取物抑制乙醇性潰瘍發生的機理是:沒藥醇 能促進局部內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增強粘膜屏障對潰瘍的抵抗力。母菊總提物在體外還有抗蛋白酶活性的作用。
解痙作用
洋甘菊中對平滑肌起解痙作用的主要成分為芹菜苷及其苷元同類黃酮。動物實驗表明:洋甘菊煎劑能抑制豚鼠離體腸管和兔離體支氣 管的收縮性,對由組胺引發的豚鼠哮喘有預防作用并使兔氣管分泌物減少。
利膽作用
對貓和狗口服 0.1 mL/kg 洋甘菊揮發油制劑,能促進二者肝臟分泌膽汁,增添膽汁中膽固醇含量。
其他作用
在小鼠體內及人血體外實驗中發現,從洋甘菊水或酸水提取物中分離得到的多糖有 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洋甘菊能促進兔網狀內皮系統的功能,使血壓短暫升高;對發熱 家兔有降溫作用;能收縮蟾蜍下肢血管。用辣椒辣素誘導豚鼠離體支氣管平滑肌,腹腔 或經口給予含有洋甘菊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飼料,可以明顯抑制小鼠感覺神經受到的搔癢刺激行為。